杨显惠的命运三部曲的顺序为:《夹边沟纪事》、《定西孤儿院纪事》以及《甘南纪事》。
整个三部曲是杨显惠的纪实性小说,在看的过程中,我一直在配合地图,试图找到书中这些事件和人物在地理上的存在。现在想,或许在读之前就先了解一下地理背景,能够更加理解一些背景和情节。因此,这里也简单描述一下相关的地理背景:
夹边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,与嘉峪关相邻;另外还有两处重要的地点:饮马农场在嘉峪关以北,高台县明水村则属于张掖市,地理上位于酒泉市与张掖市中间。《夹边沟纪事》一书中很多人物和故事发生在这片茫茫戈壁上。
定西市则位于甘肃省东南部,离兰州市、陕西省都比较近,因此在《定西孤儿院纪事》中,时常能看到去陕西流浪要饭的经历。
甘南则是指甘肃省西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,《甘南纪事》中对这里的秀美美景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、风土人情进行了细致的描绘。
《夹边沟纪事》和《定西孤儿院纪事》描述的都是上世纪一段特殊时期发生的事情。只不过《夹边沟纪事》是以作者寻访当事人的形式,以当事人的口吻去回忆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,主人公也都是当时在夹边沟农场、饮马农场等劳改的人员;而《定西孤儿院纪事》则是以第三人称白描的形式,以当时家破人亡、被迫流浪,最终被孤儿院收养的这些孩子的视角,描绘了当时家庭的惨状和孤儿院的生活。
读《夹边沟纪事》的时候,心情是十分震撼的,震撼于描绘出的一幅幅仿佛人间炼狱一样的画面。印象最深的情节有:
这种震撼完全是对那个非人的世界的震撼,但说实话不太能代入,我想不光是因为我没有体验过那种濒死的饥饿,也是因为思想上没有那么强烈的信仰(或者在当时可被称为枷锁)。
书中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:「太阳升起来了,黑暗留在后面,但那不是我们的太阳」。日出也不能带来希望,那只是又一个冷冰冰的白昼而已。
而在读《定西孤儿院纪事》的时候,除了同样的惊心动魄,更多了很多的共情。这里记述的都是很小的孩子,他们看着自己的家人们把仅剩的“粮食”留给了他们,而后一个个死去,从父母到兄弟姐妹,最终全家只剩自己一个人,被迫开始流浪,四处讨饭。虽然死亡在这里依然平常到冷漠麻木,但这种亲情上的生离死别,以及孩子们幼小的年龄爆发出的求生意志和本能,读来有一种切肤之痛。
在同样的天灾人祸中,不同的个体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,因而《三部曲》其实也是一部众生相。有的知识分子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,也不愿丧失体面地生活;有的人脑袋比较机灵,懂得变通,能想方设法到处抠出一点口粮填饱自己的肚子;有的人利用别人的苦难发横财,拿粮食放贷,逐渐成为一霸;而就有人看不惯这种恶霸行为,于是行侠仗义,惩恶扬善……每个人都是这个大时代背景中的一粒沙,每个人又都是一个鲜活的星球。